栏目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公司新闻 行业新闻 News
商务部部长助理:外贸工作要摆脱数字和速度情结 时间:2016-12-19 点击量:

(原标题:商务部部长助理:外贸工作要摆脱数字和速度情结)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高翔)12月17日,商务部部长助理张骥在“2016—2017中国经济年会”上表示,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支撑我国外贸高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五个。

第一,美国IT革命和金融创新,助推了世界经济的长周期繁荣。1979年至2008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4%,世界贸易年均增长8.2%。

第二,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上世纪80年代后期,纺织、服装、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亚洲“四小龙”向我国转移,上世纪90年代后期,IT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业由日、韩、欧美等向我国转移。1981年至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年均增长25.1%。

第三,世界贸易组织努力推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第四,我国具有低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比如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成本等。1995年至1999年,我国制造业工人年均的劳动成本为729元,是美国的1/40,泰国的1/4,甚至比印度还低。

第五,中国政府实施鼓励出口和吸引外资的政策,作出了加入WTO的战略决策,顺利地承接了两次国际转移,不仅增加了出口额,还使很多企业做到了“干中学”。

然而,金融危机发生后,这五大因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张骥表示,从国际需求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调整期。从全球化进程看,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发达国家转向大力推进再工业化,逆全球化倾向明显。从国际经贸关系看,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贸易争端政治化的倾向加剧。从生产要素成本看,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削弱。从政策环境看,地方政府受到严格规范,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张骥表示,近几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已经出现了产业转移放慢、产业和订单向周边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转移加快,贸易摩擦增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升高,传统竞争力下降的态势。外贸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张骥用了五个“一去不复返”来形容我国外贸形势的深刻变化。“像过去30多年那样,承接国外大规模的产业转移,带动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30多年那样,持续旺盛的国际需求,企业有接不完的订单,只要生产、不愁卖不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长期依赖劳动力、土地、资源和环境等低要素成本的供给,企业没有品牌,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售后服务,没有研发能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地方政府可以很少受约束地搞园区、举债建设、减税让利给好处,用政策洼地换来投资高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像过去那样,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涌入沿海加工贸易企业,有些员工牺牲家庭生活,像战士一样工作的时代,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张骥表示,目前的外贸总量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我国的产业竞争实力和实际的外贸竞争能力。“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外贸竞争实力还不够强,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基础还不够牢固。要真正有贸易大国转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和很艰巨的路要走。既要有紧迫感,也要保持定力。”

张骥指出:“不管怎么变,最后靠的还是竞争力。我国的外贸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由大到强的关键阶段,又恰逢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阶段,规模出现一定调整具有必然性。外贸工作要保持定力,摆脱数字情结、速度情结,关注点和着力点要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推动出口产业形成更高质量的供给能力。”

上一篇:上一篇:商务部: 要将技术创新作为培育外贸竞争优势的核心
下一篇:下一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立路径清晰

公司概况| 新闻资讯| 备案号:沪ICP备14017978号| 网站地图| xml地图

技术支持:上海网站建设

logo